中文 EN

登录 注册

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心简介 > 国医大师 > 第三届国医大师
第三届国医大师

伍炳彩

作者:世中联 时间:2019-03-05 人气:3165次

伍炳彩,男,(1940一),江西省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江西省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江西省新药评审委员、南昌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江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负责人、南昌市中医学会副秘书长等。

伍炳彩,1940年出生于江西吉安,1966年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原江西中医学院),毕业留校不久,又师从著名中医学家姚荷生学习,受益良多。伍炳彩长期坚持中医临床,精于内科,治病尤其擅长于杂病调理。娴熟四诊,详于问诊,重视脉诊,善于以四大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选方用药灵活,尤其善用经方。善治中医的肝病、湿病、表证,西医的肝炎、肾炎、心律失常、哮喘、久热不退等疾病。对于湿证的认识有独到之处,认为除湿性的一般临床特点,小便混浊、汗出不透、舌苔厚、口粘、身热足冷均是湿病的症候特点,因此提出湿病五辨,即辨小便清浊、测汗出是否透彻、辨舌苔厚薄、身热足冷是湿郁、口粘不爽是湿阻。选方用药尤为精巧,治疗从三焦辨治,灵活化裁《伤寒》、《金匮》、《温病条辨》诸方,融经方、时方于一炉,方药极具特色,特别是治疗湿阻清窍、燥湿相兼证,独具匠心。对于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的治疗,认为应当遵循《金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原则,当治肝不效,临证又见脾失所主、脾经所经过部位的表现,应从脾论治。或根据《内经》所说“厥阴不治,求之阳明”,从胃论治。具体来讲,即从湿热或寒湿论治、从脾论治、从胃论治,谨守病机,肝病治脾,常收显效。继承人伍建光、周茂福,现均在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肖桂祥现在江西省吉安县中医院工作。

坚持学习 博采众长

“伍炳彩最大特点就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其师姚荷生先生曾这样评价他。对于自己的从医经历,伍炳彩认为是一个不断读书、不断学习的过程。他博览中医群书,精于仲景学说,却不拘于门派之别,常读《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以及金元四大家、张景岳、李中梓等人的著作。此外,他还注重向现代医家学习,如学习施今墨之药对处方,汪承柏使用豨莶草、茜草退黄,蒲辅周之擅用升降散、颜德馨之久病怪病有瘀之学说等。他最为敬重姚国美、姚荷生、蒲辅周,开方轻灵的特点便是受他们的影响。而伍炳彩精深的脉诊功夫,更是得姚荷生先生真传。从师名医姚荷生时,由于老师教学严苛,只教一遍,为了有更多的机会跟老师学习,他常常奔波于老师出诊的地点,有时甚至一小时前才得知老师出诊,都会抛下手头事情,借自行车匆忙赶去。他相信,只有坚持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重视临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伍炳彩在坚持读书的同时,更痴迷于奋斗在临床第一线。至今为止,医人无数。无论达官贵人或是平民百姓,他总能抛开手边的事情,第一时间出现为患者看诊。作为江西省委干部保健医生,尽职尽责,随叫随到。面对彻夜排队挂号的患者,废寝忘食,不忍患者等待,常常延长坐诊时间,更为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免号诊治。

四个坚持

临床中,伍炳彩有四个坚持。这成了他诊断准确,对症下药,不断进步的基础。

一、审于问诊。疑难杂症往往病情复杂,原因各异,表现不一,仅采用望、闻诊法,难以准确判断。因此,伍炳彩坚持详细问诊,综合辨证。有一次,一位久烧不退的病人,经过长时间治疗,不见效。前一个医生因其没有呕吐现象,根据舌苔厚,并未使用蒿芩清胆汤。而伍炳彩经仔细询问后,得知其虽没有呕吐却有嗳气这一胃气上逆的表现,故用蒿芩清胆汤,患者服后一剂止二剂愈。

二、精于把脉。脉诊虽为四诊之末,却是中医看家本领。王叔和讲“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想要准确判断指下脉象,确定主证,并非易事。而伍炳彩却精通脉诊,往往能指下了了,并以脉诊作为判断病情的主要依据。有一次,中央某杂志主编到江西调研,偶感风寒,邀伍炳彩诊治,把脉后,问其“是否得过肺结核?”其拍案称奇,站起身子,竖起拇指,连连说“了不起,了不起。”原来他患肺结核已几十年,看过不少中医,却无人能道出他有结核病史。

三、勤于思考。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辨证的基础就是要有全面深入的思考,只有仔细思考后才有可能做出合乎事实的辨识。临床上对疑难杂症的诊断,尤其要有清醒的判断,独立的见解,才能不为病情的复杂所遮蔽。现在临床上不明原因的发热性疾病很多,西医往往没有很好的办法。因此,伍炳彩常常被江西省各大西医院邀请前去会诊,通过仔细的辨证与思考,解决了许多西医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

四、善于总结。伍炳彩认为总结经验,提炼理论,是临床医生学术水平提升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不断分析,不断总结,才有可能对某个问题在理性认识上达到新的飞跃。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伍炳彩对湿邪致病的特点、湿病的诊断要点、湿邪辨证的要点、湿邪的临床治疗进行了总结,从而对湿病形成了一个框架性的认识。

从湿着手 屡起沉疴

伍炳彩擅长以湿邪论治疑难杂症。他认为疑难杂症,多与湿有关。湿邪致病范围广泛,涉及人体五脏六腑和各组织器官。湿病常常伴随着复杂的临床表现,不易辨别,长期的临床经验让伍炳彩在治疗湿邪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独到的理论见解。

伍炳彩对湿病有很深的认识,在传统认识的基础上,将其致病的特点概括成了九点,即广泛性、隐匿性、病程的迁延性、湿邪易伤脾阳、滞中与蒙上趋下性、黏滞重着、秽浊性、兼挟症多、证候的迷惑性。除了对湿邪致病的特点了如指掌之外,伍炳彩对湿邪的诊断也非常精准,他总结了辨别湿病的“湿病七辨”,即辨小便浑浊、辨汗、辨身热足寒、辨口黏、辨面色、辨舌苔厚薄、辨脉濡七个方面,给临床上辨别湿邪致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注重五脏 多法论治

伍炳彩在临床中,非常注重从五脏论治内伤杂病,从《金匮》的脏腑经络辨证理论为出发点,综合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方法进行辨证。此辨证方法可以使疾病的证型变得更加清晰,突出主证,使治疗的套路更加扩大,提供更多治疗方法。近些年来,伍炳彩的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对他的五脏论治理论多次进行了总结,如失眠从五脏论治、胸痹从五脏论治、眩晕从五脏论治等。

经方化裁 用药轻灵

临床上,用药轻,药味少,伍炳彩常常被人戏称“胆小”。伍炳彩喜用经方、时方,用药轻灵是其临床最大的特点。看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一个处方常常要用到很多种药材,而伍炳彩擅长用最简单的处方解决内科疑难杂症,如湿邪、热病等,一方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减轻了患者脾胃的负担,更避免导致病情错综复杂。伍炳彩对慢性病不主张用大剂量,给学生上课时常举例说:“蒲辅周给周总理看感冒的时候,仅用几分钱的药就治好了”。
诚惶诚恐 心存仁慈

自从医以来,伍炳彩熟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备受鼓舞,一生行医怀着诚惶诚恐,救死扶伤的信念,真正做到了把病人当亲人,以病人之苦痛为己有之苦痛,一意赴救,心无芥蒂。
教学育人 孜孜不倦

除了痴迷于经典、临床治疗外,伍炳彩非常重视中医的传承。他心系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认为中医博大精深,不乏治病的方法,却缺乏用中医药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因此,伍炳彩特别注重中医人才的培养,每年都要带大量的研究生、留学生、本科生,作为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后指导了伍建光、周茂福、曾建斌三名学术继承人。近年来又指导了多批优秀临床人才。至今,74岁的伍炳彩,讲课前都会认真的备课,讲起课来常常慷慨激昂,激动起来晚上回家常常睡不着觉,恨不得所有的学生可以一夜间成才。

他讲课非常深刻,注重实用性。在教学中,他强调一定要熟悉经典,如果可以正确的理解原文,在临床应用中一定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因此,他在讲课中很注重理论结合临床案例,注重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倡学生多临床、早临床,鼓励学生用中医解决问题。在带徒过程中,伍炳彩口耳相授,言传身教,常常自己诊断完先不开方,让徒弟诊断,并询问其应该开什么方子,等徒弟说完后,自己再进行点评。徒弟谈到他的教学方法时,都感叹受益匪浅。此外,基于其突出的学术成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立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伍炳彩名中医工作室,并成功的召开了全国性学术研讨会。
如今,伍炳彩一家三代从医,儿子和外孙继承其志,跟随他学习中医。伍炳彩说:“在从医的道路上,五十年风雨,五十年收获,其忙也匆匆,其乐也淘淘。”从医的五十年中,无论是学术研究,或是临床实践,还是教学育人,伍炳彩都全身心的投入,无私的为中国的中医药事业贡献着自己作为一个医者的力量。

上一篇:廖品正

下一篇:朱南孙

Copyright 2017 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8021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