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

登录 注册

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互动 > 经典研读 > 《中藏经》
《中藏经》

孙光荣《中藏经》精读二

作者:世中联 时间:2018-07-20 人气:4067次

阳厥论第四

 

骤风暴热,云物飞扬。晨晦暮晴,夜炎昼冷。应寒不寒,当雨不雨。水竭土壤,时岁大旱。草木枯悴,江河乏涸。此天地之阳厥也。暴壅塞,忽喘促,四肢不收,二腑不利,耳聋目盲,咽干口焦,舌生疮,鼻流清涕,颊赤心烦,头昏脑重,双睛似火。一身如烧,素不能者乍能,素不欲者乍欲,登高歌笑,弃衣奔走,狂言妄语,不辨亲疏,发躁无度,饮水不休,胸膈膨胀,腹与胁满闷,背疽肉烂,烦溃消中,食不入胃,水不穿肠,骤肿暴满,叫呼昏冒,不省人事,疼痛不知去处,此人之阳厥也。阳厥之脉,举按有力者生,绝者死。

[提要] 本论基于人法于天地之观点,以天地阳厥类比人体阳厥,为总论阴阳失调之始,故置于法天地、调阴阳、论生成之后,题曰阳厥论。全文分两段:首论天地“阳厥”,以气候及物候之变异述明天地阳气逆乱诸徵象;次论人体“阳厥”,以躯体及情志变化述明人体阳气逆乱诸证候,并以脉之有力与否决其生死。 

[语译] 猝然狂风高热,云物飞扬。早晨阴晦,傍晚晴朗;夜间炎热,白昼寒冷。时令当寒凉而不寒凉,季节当下雨而不下雨。水源枯竭,土壤开裂,年岁大旱。草木枯萎,江河干涸。这些是天地的阳厥。猝然胸中壅塞,突发喘促,手足松弛,大小便不利,耳聋目盲,咽干口噪,舌生疮疡,鼻流清涕,面颊发红,心中烦躁,头昏脑重,双晴发赤如火,全身如烧,素来不能做的事暂时能做,素来没有的欲望暂时产生那种欲望,登上高处歌笑,抛弃衣裳奔走,狂言妄语,不能分辨亲疏,发躁没有分寸,饮水不停,胸膈饱胀,腹部与胁部胀满发闷,背部痈疽发烂,心志烦躁散乱而又多食善饥,进食就呕吐,饮水而不小便,突发肿胀,又叫又喊昏昏迷迷,不省人事,疼痛不知发生在何处,这些是人的阳厥。阳厥的脉象,轻取重按都应应指有力,主生;无脉应指的,主死。

[]厥之名众矣,以病候分之,有昏厥、暴厥、尸厥;以病因分之,有热厥、寒厥、气厥、血厥、食厥、蛔厥、煎厥、薄厥等。厥之义亦歧矣,或谓手足逆冷,或谓气逆上冲等。本论及《阴厥论》均本于人法于天地思想,采用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之类比方法,将厥分为阳厥阴厥,可谓分类明晰,振裘挈领矣。


阴厥论第五

 

飞霜走雹,朝昏暮霭。云雨飘飖,风露寒冷。当热不热,未寒而寒。时气霖霪,泉生田野。山摧地裂,土坏河溢,月晦日昏。此天地之阴厥也。暴哑卒寒,一身拘急,四肢拳挛,唇青面黑,目直口噤,心腹满痛,头颔摇鼓,腰脚沉重,语言蹇涩,上吐下泻,左右不仁,大小便活,吞吐酸渌,悲忧惨戚,喜怒无常者,此人之阴厥也。阴厥之脉,举指弱,按指大者生,举按俱绝者死。一身悉冷,额汗自出者亦死。阴厥之病,过三日勿治。

[提要] 本论以天地之阴厥类比人体之阴厥,置于阳厥论之后,故题曰阴厥论。全文分两段:首论天地之,“阴厥”,以气候及物候之变异述明天地阴气逆乱诸徵象;次论人体“阴厥”,以躯体及情志之变化述明人体阴气逆乱诸证候,并以脉象等决定其生死。 

[语译] 猝然飞来霜冻奔来冰雹,早晨日光浑浑,傍晚雾气沉沉,乌云阴雨飘飘摇摇,风寒露冷,时令当炎热而不炎热,季节不当寒凉而寒凉,一时气候久雨绵绵,水源漫遍田野,山崩地裂,土壤塌陷,河水泛滥,月色朦胧,日光昏暗,这些是天地的阴厥。突然音哑畏寒,全身拘急,手足卷曲拘挛,口唇发青,颜面发黑,双目直视,牙关咬紧,心腹胀满疼痛,头部颤摇,牙齿相击,腰脚沉重,语言蹇涩,上吐下泻,左侧或右侧麻木不仁,大小便失禁,吞吐酸水,悲伤忧愁形容凄惨,喜怒无常,这些是人体的阴厥。阴厥的脉象,轻取为弱脉,重按为大脉的主生;轻取重按都无脉应指的主死。周身都冰凉,额部汗液自出的也主死。阴厥病,经过三日就不可治。 

[]本论及上论均以脉证决生死而终篇,此开本书决生死之通例。脉者,乃气血之先也。故无论阴厥阳厥,其脉举按俱绝者皆主死。阴厥者,若一身悉冷额汗自出,则为亡阳之象,“得阳者生,得阴者死”,故亦主死。阴厥过三日勿治者,本于传经之说,三日当传变三阴经,故三日内不可回阳者当不治矣。然,临证亦未可泥于此说。

 

 

阴阳痞格论第六

 

阳气上而不下曰痞,阴气下而不上亦曰痞。阳气下而不上曰格,阴气上而不下亦曰格。痞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阳奔于上则燔脾肺,生其疸也,其色黄赤,皆起于阳极也。阴走于下则冰肾肝,生其厥也,其色青黑,皆发于阴极也。疸为黄疸也,厥为寒厥也,由阴阳痞格不通而生焉。阳燔则治以水,阴厥则助以火,乃阴阳相济之道耳。

[提要] 本篇统论阴阳升降失调之病机,故题曰阴阳否格论。全文分两段:首论阴阳否格之基本概念,次论阳升而不升,阴降而不降之所病,及其治疗总则。

[语译] 阳气升而不降叫做否,阴气降而不升也叫做否。阳气降而不升叫做格,阴气升而不降也叫做格。否格,是说阴气阳气不能相互顺从。阳气奔腾在上部就烧灼脾肺,发生脾肺热甚所致的疸,疸的肤色橙黄,大都发生在阳热至极的阶段。阴气趋走在下部就寒凝肝肾,发生肾肝寒甚所致的厥,厥的肤色青黑,大都发生在阴寒至极的阶段。疸是黄疸,厥是寒厥,都是阴阳否格不通而产生的。阳气灼热就用水法治疗,阴气厥冷就用火法救助,这就是阴阳相济的道理了。 

[]自第四论至本论乃总论阴阳失调,亦为本书论病机四则大要(即阴阳否格论、寒热虚实论、上下不宁论、脉要论)之一。升降出入乃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而物质本于“气”,气分阴阳,故气机升降即阴阳升降。人生于天地之间,顺乎天地阴阳升降则生,逆之则死。而阴升阳降方可维持动态平衡而致阴平阳秘,若阴降而不升,阳升而不降,“阳奔于上则燔”、“阴奔于下则冰”,由是阴阳否格,诸病乃生,进而阴阳离绝。故本论明言“否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亦即谓气机升降不相顺也。 

 




上一篇:孙光荣《中藏经》精读三

下一篇:孙光荣《中藏经》精读一

Copyright 2017 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8021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