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

登录 注册

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互动 > 经典研读 > 《中藏经》
《中藏经》

孙光荣《中藏经》精读三

作者:世中联 时间:2018-07-20 人气:4446次

寒热论第七

人之寒热往来者,其病何也?此乃阴阳相胜也。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

又,上盛则发热,下盛则发寒。皮寒而燥者,阳不足;皮热而燥者,阴不足。皮寒而寒者,阴盛也;皮热而热者,阳盛也。发热于下,则阴中之阳邪也;发热于上,则阳中之阳邪也。寒起于上,则阳中之阴邪也;寒起于下,则阴中之阴邪也。寒而颊赤多言者,阳中之阴邪也;热而面青多言者,阴中之阳邪也。寒而面青多言者,阴中之阴邪也;若不言者,不可治也。阴中之阴中者,一生九死;阳中之阳中者,九生一死。阴病难治,阳病易医。诊其脉候,数在上,则阳中之阳也;数在下,则阴中之阳也。迟在上,则阳中之阴也;迟在下,则阴中之阴也。数在中,则中热;迟在中,则中寒。寒用热取,热以寒攻,逆顺之法,从乎天地,本乎阴阳也。天地者,人之父母也;阴阳者,人之根本也。未有不从天地阴阳者也。从者生,逆者死,寒之又寒,热之又热者生。金匮大要论云:夜发寒者从,夜发热者逆;昼发热者从,昼发寒者逆。从逆之兆,亦在乎审明。

[提要] 寒热,乃阴阳之所化。本篇统论寒热病证辨治之总则,故题曰寒热论。全文分3 段:首论寒热病证之所由,乃阴阳相胜;次论寒热病证之辨治;末论寒热病证顺逆之兆。

[语译] 人有患寒热往来的,那是什么病呢?这是阴阳相争相克所生的病。阳不足就先恶寒后发热,阴不足就先发热后恶寒。还有,上部实盛就发热,下部实盛就发寒。皮肤发寒而体内燥热的是阳不足,皮肤发热而体内燥热的是阴不足。皮肤发寒而体内发寒的是阴寒太盛,皮肤发热而且体内发热的是阳热太盛。发热在下半身的,是阴中的阳邪所致;发热在上半身的,是阳中的阳邪所致;下半身先恶寒的,是阴中的阴邪所致。恶寒而又面颊发赤、多言多语的,是是阳中的阴邪;发热而又面色发青、少言寡语的,是阴中的阳邪;恶寒而又面色发青、少言寡语的,是阴中的阴邪。若是默默无言的,就不可治了。阴中的阴邪所致的病,九死一生;阳中的阳邪所致的病,九生一死。阴病难以医治,阳病易于医治。诊察阴病阳病的脉候,若数脉在寸口,就是阳中的阳邪致病;数脉在尺部,就是阴中的阳邪致病。迟脉在寸口,就是阳中的阴邪致病;迟脉在尺部,就是阴中的阴邪致病。数脉在关部,就是中焦有热;迟脉在关部,就是中焦有寒。寒邪用热药治疗,热邪用寒药治疗。逆治顺治的大法,须顺从于天地的变化,根据于阴阳的盛衰。天地,是人身的父母;阴阳是人身的根本。人没有不顺从天地阴阳变化而能生存的。顺从天地阴阳变化的就能生存,违背天地阴阳变化的就会死亡。大凡反寒以后重复发寒的病主死,发热以后重复发热的病主生。《金匮大要论》说:夜晚发寒的病证属顺,夜晚发热的病证属逆;白昼发热的病证属顺,白昼发寒的病证属逆。属顺属逆的征兆,也在于审察详明。

[按]寒热乃阴阳所化,故辨寒热即辨阴阳,为辨证认证之首务。本论以“阴阳相胜”高度概括“寒热往来”实质。阴阳偏胜偏衰,则人体偏寒偏热;阴阳盛衰相胜,则人体寒热往来。此实源于《内经》“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之机理。本论据此而进一步从先后、上下、表里论其相胜之机,其论简而不略。 辨寒热之法,本论自《素问·脉要精微论》、《灵枢·五色篇》等发展而来,以面色之青赤,言语之多寡而辨之,较之后世以色、液、味、声、形等辨其寒热真假,则尚古简。

 

虚实大要论第八

病有脏虚脏实,腑虚腑实,上虚上实,下虚下实,状各不同,宜深消息。

肠鸣气走,足冷手寒,食不入胃,吐逆无时,皮毛憔悴,肌肉皱皴,耳目昏塞,语声破散,行步喘促,精神不收,此五脏之虚也。诊其脉,举指而活,按之而微,看在何部,以断其脏也。

又,按之沉小弱微,短涩软濡,俱为脏虚也。虚则补益,治之常情耳。饮食过多,大小便难,胸膈满闷,肢节疼痛,身体沉重,头目昏眩,唇肿胀,咽喉闭塞,肠中气急,皮肉不仁,暴生喘乏,偶作寒热,疮疽并起,悲喜时来,或自痿弱,或自高强,气不舒畅,血不流通,此脏之实也。诊其脉,举按俱盛者,实也。

又,长浮数疾,洪紧弦大,俱曰实也,看在何经,而断其脏也。头疼目赤,皮热骨寒,手足舒缓,血气壅塞,丹瘤更生,咽喉肿痛,轻按之痛,重按之快,食饮如故,曰腑实也。诊其脉,浮而实大者是也。

皮肤搔痒,肌肉嗔胀,食饮不化,大便滑而不止,诊其脉,轻手按之得滑,重手按之得平,此乃腑虚也,看在何经,而正其时也。胸膈痞满,头目碎痛,饮食不下,脑项昏重,咽喉不利,涕唾稠粘,诊其脉,左右寸口沉结实大者,上实也。

颊赤心忪,举动颤栗,语声嘶嗄,唇焦口干,喘乏无力,面少颜色,颐颔肿满,诊其左右寸脉,弱而微者,上虚也。

大小便难,饮食如故,腰脚沉重,脐腹疼痛,诊其左右手脉,尺中脉伏而涩者,下实也。

大小便难,饮食进退,腰脚沉重,如坐水中,行步艰难,气上奔冲,梦寐危险,诊其左右尺中脉滑而涩者,下虚也。病人脉微涩短小,俱属下虚也。

[提要] 虚实,乃阴阳之体类。本篇统论虚实病证辨治总则,故题曰虚实大要论。

全文分五段:首论病之虚实应辨明属脏属腑,属上属下;次而分论脏虚脏实,腑实腑虚,上实、上虚,下实、下虚之病证脉候。 

[语译] 疾病分有脏虚脏实,腑虚腑实,上虚上实,下虚下实,病状各不相同,当仔细推敲。

肠鸣矢气,手足冰凉,进食就吐,吐逆没有定时,皮肤毛发憔悴,肌肉干燥起皱开裂,双目昏花,两耳闭塞,语声嘶哑,行走时喘促,精神涣散,这些属于五脏的虚证。诊察五脏虚证的脉象,轻取时滑利,重按时微弱,只要看这种脉象出现在哪个部位,凭脉象就可以诊断是哪一个脏的虚证了。同时,重按时脉来沉、小、弱、微、短、涩、软、濡,都是五脏虚证的脉象。虚证就可以给予补益,这是治疗的常法了。饮食过多,大小便困难,肢体关节疼痛,身体沉重,头目昏眩,嘴唇肿胀,咽喉闭塞,肠中气胀急迫,皮肤肌肉麻木不仁,突发喘息,偶然出现恶寒发热,疮疡痈疽并发,时悲时喜,或者自感卑下,或者自感高强,自觉气不舒畅,血不流通,这些属五脏的实证。诊察五脏实证的脉象,轻取重按都充实有力的,就是五脏的实证。只要看这些脉候属于哪一经,就可以断定是哪一脏的实证了。头疼目赤,皮肤发热而又骨内发寒,手足伸展,弛缓

无力,气血壅塞,丹毒痈瘤反复发生,咽喉肿痛,轻按时疼痛,重按时舒适,饮食如常,这些就是腑实的证候。诊察腑实的脉象,浮脉兼见实脉、大脉的就是腑实。皮肤瘙痒、肌肉肿胀,饮食不能消化,大便滑利不止。诊察病人的脉象,轻取时得滑脉,重按时得平脉,这些就是腑虚的脉象。看这些经脉属于哪一经,就可以判断属于哪一腑了。胸膈痞满,头目碎裂般疼痛,饮食不能下咽,头脑眩晕,颈项沉重,咽喉不利,鼻涕唾液粘稠。诊察病人的脉象,左右手寸口脉来沉、实、结、大的,是上部的实证。面颊发赤,心中惊恐,行动时颤栗,语声嘶哑,唇焦口干,喘息无力,面容憔悴,鄂下颈上的部位肿胀。诊察病人的左右寸口,脉来弱而且微的,是上部的虚证。大小便困难,饮食如常,腰脚沉重,脐腹疼痛。诊察病人的左右手脉,尺部脉来伏而且涩的,是下部的实证。大小便困难,饮食时多时少,腰脚沉重,好象坐在水中一样,行走困难,自感有气向上奔突冲撞,梦见处境危险。诊察病人的左右手尺部脉来滑而且涩的,是下部的虚证,病人脉来微、涩、短、小,也都属于下部虚证的脉象。

[按]虚实乃阴阳之体类,亦病之属性。而虚实之辨,各家所据不同:或以正气盛衰分,或以邪盛正衰分,或以病与不病分,或以气血分,或以痼新分,或以寒热分,或以结散分,或以壅陷分或以动静分,或以顺逆分,未能划一。本论以阴阳之病证、以脏腑上下之部位分属虚实之证候,并于兹后分篇论述每一脏腑之寒热虚实,脉络分明,要而不繁。上篇论寒热与本篇论虚实,为第二十一论至第三十二论立纲,故此篇实乃《中藏经》论病机四大要则之二

 

 


上一篇:孙光荣《中藏经》精读四

下一篇:孙光荣《中藏经》精读二

Copyright 2017 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8021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