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

登录 注册

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互动 > 经典研读 > 《中藏经》
《中藏经》

孙光荣《中藏经》精读六

作者:世中联 时间:2018-07-20 人气:4342次

积聚症瘕杂虫论第十八

积聚、症瘕、杂虫者,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久之不除也。或积或聚,或症或瘕,或变为虫,其状各异。有能害人者,有不能害人者,有为病缓者,有为病速者,有疼者,有痒者,有生头足者,有如杯块者,势类不同。盖因内外相感,真邪相犯,气血熏抟,交合而成也。积者,系于脏也;聚者,系于腑也;症者,系于气也;瘕者,系于血也;虫者,乃血气食物相感而化也。故积有五,聚有六,症有十二,瘕有八,虫有九,其名各不同也。积有心肝脾肺肾也,聚有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之六名也,症有劳气冷热虚实风湿食药思忧之十二名也,瘕有青黄燥血脂狐蛇鳖之八名也,虫有伏蛇白肉肺胃赤弱蛲之九名也。为病之说,出于诸论,治疗之法,皆具于后。

[提要] 本篇论积、聚、癥、瘕、杂蟲之为病,并定其病名,故题曰积聚癥瘕杂蟲论。为本书总论病因之二。全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论积聚癥瘕杂蟲之成因,次则论及各有所系属,即积属于脏,聚属于腑,癥系于血,瘕系于气,蟲乃血气食物相感而化生。第二部分则分别定其名,并指出“为病之说,出于诸论;治疗之法,皆具于后。”盖本篇为总论积聚癥瘕杂蟲耳。

[语译] 积、聚、癥、瘕、杂虫,都因五脏六腑真气丧失而邪气交并,于是就产生这些病。邪气久留不去,或称为积,或成为聚,或成为癥,或成为瘕,或化变为虫,它们造成的情形各不相同:有能伤害人体的,有不能伤害人体的,有致病缓慢的,有使人疼痛的,有使人瘙痒的,有生长头尾的,有象小块的,情状类别各不相同。总之,是内外相感,真邪相犯,气血熏灼聚集,交并会合而形成的。积系属在脏,聚系属在腑,癥系属在气,瘕系属在血,虫是食物血气相互感应变化而生成的。古代积病有五种,聚病有六种,癥病有十二种,瘕病有八种,虫病有九种,它们的名称各不相同。积病有心积、肝积、脾积、肺积、肾积的五种病名,聚病有大肠聚、小肠聚、胆聚、胃聚、膀胱聚、三焦聚的六种病名,癥病有劳癥、气癥、冷癥、热癥、虚癥、实癥、风癥、湿癥、食癥、药癥、思癥、忧癥的十二种病名,瘕病有青瘕、黄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鳖瘕的八种病名,虫病有伏虫、蛔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赤虫、弱虫、蛲虫的九种病名。形成上述疾病的解说,见于各篇所论;治疗的方法都具备在后面。

[按]积聚癥瘕杂蟲之成因,本篇谓“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内外相感,真邪相犯,气血熏搏,交合而成”,诚为确论。积聚癥瘕杂蟲之名,本论已次第列举,而诸病源候论等书所列之名均有出入。盖古人名病,或取其类,或象其形,如“蚘”,有名为长蟲,或名为蛇者,当明辨之。 

 

劳伤论第十九

劳者,劳于神气也;伤者,伤于形容也。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又,风寒暑湿则伤于外,饥饱劳役则败于内;昼感之则病荣,夜感之则病卫。荣卫经行,内外交运,而各从其昼夜也。劳于一,一起为二,二传于三,三通于四,四干于五,五复犯一。一至于五,邪乃深藏,真气自失,使人肌肉消,神气弱,饮食减,行步艰难,及其如此,虽司命亦不能生也。故调神气论曰:调神气,慎酒色,节起居,省思虑,薄滋味者,长生之大端也。诊其脉,甚数、甚急、甚细、甚弱、甚微、甚涩、甚滑、甚短、甚长、甚浮、甚沉、甚紧、甚弦、甚洪、甚实、皆生于劳伤。

[提要] 本篇论劳伤之成因、脉候及其预防大法,故题曰劳伤论。为全书总论病因之三。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先分述劳伤之别,次以五脏、内外、荣卫分述其病因。第二部分分论劳伤之传变、证候及预防。第三部分论劳伤之脉象。

[语译] 所谓劳,是指在精神、真气方面的劳损;所谓伤,是指在形体、容貌方面的伤损。饥饱没有常度就伤脾,思虑过度就不伤心,色欲过度就伤肾,起居作息过度就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就伤肺。另外,风寒暑湿可从外表伤害身体,饥饱劳逸可从内部损伤人体。白昼受到损害就伤害营气,夜晚受到这些损害就伤害卫气。营卫循经脉运行,白昼卫气行于阳,营气行于阴,夜晚卫气行于阴,营气行于阳,营在内,卫在外,内外交相运行,因而,伤营伤卫就随着营气卫

气昼夜运行的各自规律。劳损害在第一脏;第一脏发病后不愈就病变第二脏;第二脏受病后不愈就传到第三脏,第三脏受病后不愈就达到第四脏,第四脏受病后不愈就涉及到第五脏,第五脏受病后不愈就再侵害第一脏。从第一脏到第五脏,邪气就深深藏蓄,真气自行丧失,使人肌肉消减,神气衰弱,饮食减少,行步艰难。等到了上述这样的地步,即使是主管生命的神也不能使他生存了。诊察病人的脉象,凡见很数、很急、很细、很弱、很微、很涩、很滑、很短、很长、很伏、很沉、很紧、很弦、很洪、很实,都出现在劳伤的病。

[按]饮食、男女、起居、情志,乃人生之常,过则为患矣。故本论谓“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甚为精审,较之以五主五合之推论,则更符合五脏功能。本篇与前两篇合而为本书之病因总论。所言“风寒暑湿则伤于外,饥饱劳役则败于内”即可明见微旨。由是可知,三因界划,至《中藏经》已具雏形矣。

 

传尸论第二十

传尸者,非一门相染而成也。人之血气衰弱,脏腑虚羸,中于鬼气,因感其邪,遂成其疾也。其候或咳嗽不巳,或胸膈妨闷,或肢体疼痛,或肌肤消瘦,或饮食不入,或吐利不定,或吐脓血,或嗜水浆,或好歌咏,或爱悲愁,或癫风[一作狂]发歇,或便溺艰难。或因酒食而遇,或因风雨而来,或问病吊丧而得,或朝走暮游而逢,或因气聚,或因血行,或露卧于田野,或偶会于园林,钟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故曰传尸也。治疗之方,备于篇末。

[提要] 本篇论传尸之成因及证候,故题曰传尸论。为全书总论之终篇。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传尸成因。第二部分列述传尸之证候。第三部分论传尸病名之由来。

[语译] 传尸,不是在一家一户之中相互传染而形成的。人的血气虚弱,脏腑亏虚,被患传尸病的人的秽气所中伤,因而感受了那种邪气,于是就形成那种疾病了。传尸的证候,有的咳嗽不已,有的胸膈阻闷,有的肢体疼痛,有的肌肤消瘦,有的饮食难以下咽,有的呕吐泄泻不停,有的咳吐脓血,有的喜饮水浆,有的喜好高歌咏叹,有的爱悲愁忧思,有的癫风间歇发作,有的

大小便排泄困难。这种病,有的因饮酒进食遭遇,有的因感冒风雨所致,有的问病吊丧时得病,有的朝暮漫游时迎合,有的因病邪之气会聚,有的因病人污血转移,有的因露宿在田野,有的因偶遇在园林,恰逢这种病的尸气,感染而成为疾病,所以叫做传尸。治疗的方药,具备在本书的

后面。

[按]传尸,为虚劳证中最剧者,其变化尤多,或云二十二种,或云三十六种,实乃古代未能究明之结核类传染病也。传尸由何而生?历代认识不一。本论责之血气衰弱,脏腑虚羸,又遇病死之气,染而为疾。此乃古人早知传染之为患之证明。自人法于天地论第一至本论共二十篇,为中藏经总论部分,故若以内容区划,则应以此篇为第一卷终。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

夫人有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皆见于形证,脉气若非诊察,无由识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乃良医之大法也。其于脉证,具如篇末。

[提要] 本篇至第三十二论,凡十二篇,乃五脏六腑虚实寒热脉证及决生死逆顺之专论,首创脏腑辨证“八纲”。此谓纲领之说,故题曰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全文分两段:首言五脏六腑之常变皆赖诊察证脉气而知之;次论调之实平之大法,并言各脏腑之脉证附后,以示此篇为总说,统领余下之十一篇也。

[语译] 人有五脏六腑,这五脏六腑疾病的属虚、属实、属寒、属热、生证、死证、逆证、顺证,都显现在形体、证候、脉象、气色上。若不诊察,就没有根据判断了。属虚的病证就用补法去治疗它,属实的病证就用泻法治疗它,属寒的病证就用温法治疗它,属热的病证就用凉法治疗它,半虚半实的病证就用所属的本经治疗它,这些就是高明的医生治疗疾病的疾病的基本法则。各脏腑虚实寒热的那些脉证,备述在本篇的后面。

[按]辨证论治首宗八纲。盖阴阳者,病类也;寒热者,病机也;表里者,病位也;虚实者,病性也。五脏六腑之病在里,脏腑不能言,逆顺生死当决之于形证脉气是也。然则寒热乃阴阳所化,识寒热则温凉为用;虚实乃阴阳所钟,辨虚实则补泻可施;非虚非实,半虚半实,当从本经取治,调之使平。故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乃开创脏腑辨证之“八纲”也。此诚大法,非谓言之简朴,实可执简以驱繁矣。 考本篇之旨,实源自《灵枢·经脉第十》,撮其十一段之要义成篇而总领之,然后依原经十一段为十一篇,逐一阐发之,掘其蕴义,发其隐微,振裘挈领。

 

 

 

 

 

 

 

上一篇:孙光荣《中藏经》精读七

下一篇:孙光荣《中藏经》精读五

Copyright 2017 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8021131号